|
《违约个案不改债市稳定大局》截至5月15日,今年已有10家主体曝出债券违约,除去此前已经发生过违约事件的5家主体(春和集团、大连机床集团、丹东港、川煤集团、中国城建),今年又新增了5家违约主体,分别是亿阳集团、神雾环保、富贵鸟、凯迪生态、中安消。
如果回顾一下我们债券市场的违约历史,其实只是在早期的时候,上市公司的债券曾经出现过违约,包括超日、湘鄂情和珠海中富,但是后来都兑付了。直到这一轮债务违约,去年年底开始涉及到了上市公司(保千里),之后上市公司的违约情况逐渐变多了,成为违约主流。
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特征,或者说这一轮违约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大的关注?其实还在于违约的企业不只是像规模比较小、经营状况表现较差的企业,还涉及到了一些规模较大,经营上还可以的企业,比方说华信和盾安,债券存量规模、营业收入规模都很大,盾安对于当地的经济和就业市场也有一定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规模性与影响力提升是这一轮上市民企很重要的特征。
这个特征的潜在影响会比较大。回顾违约历史会发现,当市场对债券违约的预期较为充分时,偶然的债券违约对市场的冲击相对有限;而真正对市场冲击比较大的,主要跟体量关系比较大。比如2016年东特钢、中铁物资、中城建这几家企业的体量比较大,发生信用事件时对市场的冲击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对收益率曲线也有比较大的影响;2017年的万达和宏桥信用事件对整个市场也有不小的影响。但是,除了刚才所讲这几个例子,过去两年出现的信用事件,很难体现出较大的系统性或者重要性,因此对信用事件的思考也主要集中于单一主体的排雷上。
当前信用事件的发生主体相较于以往,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变迁”。这种变迁的结果就是,信用市场收到的影响越来越具有系统性,比如会对某一类品种的整体估值带来越来越多的负面影响。
但是业内专家表示,违约个案不改债市稳定大局。随着宏观经济的企稳回升,中国债市将依然运行稳健,风险总体可控,并将在改革创新中继续健康发展。下一步无论是行业自律组织,还是市场参与者,都将积极探索完善风险化解处置路径,债券市场后续管理也将更为系统化、专业化,相关的制度建设正在推进之中。
金融机构内参第2870期2018-05-29.rar
(67.68 KB, 下载次数: 333)
|
上一篇:中财内线-情报驿站2018-0529下一篇:重点监控行业: 2017线上酒水市场暴涨50%2018-05-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