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监管顶层改革仍毫无希望 决定股市中长期继续凄惨!》股市就要一直这般“不死不活”的下去吗?转机何时出现?我们的中长期看法依然相当悲观!在我们看来,A股中长期趋势中最关键的困境在于,大概率将可以结束当前的金融监管“失衡状态”——只一味强监管(压),却没有适度的金融创新扶持(保)——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一直难产。因在强监管下,A股更强的“政策市”特征,决定了政策的“威信或失信”对股市正面促涨或加剧暴跌效果,也会更加极端分化。此前,尽管强监管对短中线杀伤力巨大,但市场对中长期行情趋势还有一点“破而后立”(先跌后涨)的期待,偶尔在舆论鼓噪下还能兴奋下。但现在金融监管面临的尴尬是,(加杠杆)的旧格局是“破”了,(适度杠杆的)新格局何时可以“立”却根本看不到任何希望!我们看到,“三会合一”的“超级央行说”在2016年一度十分热闹,在今年两会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也是金融界议论热门话题之一。但迄今为止,不说这一顶层制度层面的改革根本没有一点希望的曙光,连一行三会只是从业务层面的阶段性统一监管步调、口径等,似乎都根本做不到!这种困局的最新典型佐证就是,6月12日财新网称,经过4个多月的讨论后,由央行牵头的资管新规仍在各部委博弈之中,还不能确定最后出台的时间。
《“去杠杆”任重道远:勿奢望马上就能改变“资金成本高企”》6月7日国债招标利率低于预期的情况提醒我们要注意,或许宏观流动性环境接近新临界点。更重的是,金融“去杠杆”工作所导致的资金成本阶段性上涨或许正接近尾声。经过这个临界点后,金融“去杠杆”才有可能带来资金成本的下降。其逻辑是:此前,在银行系统加大金融“去杠杆”力度的影响下,银行间货币市场的流动性在金融“去杠杆”的初期相对于杠杆套利需求端而言出现了不足,从而出现了SHIBOR与LPR倒挂的情况。但随着监管层治理进程的不断深入,杠杆套利需求端的收缩使上述“不足”的情况逐渐缓解。 当然,目前看到的只是苗头,发生以上可能性变化是需要时间的,且不会是一个短期的过程。就在8日,1年期的国债收益率超过10年期收益率。随后,有消息称,20家银行停止了房贷。这些多说明资金成本维持在高位,不是马上就能改变的。 此外,诸多国内外因素都会使金融“去杠杆”工作向新阶段进发的步伐受影响。这一点从近期有关银监会宽限银行自查时限的传闻中就能有所了解。但从中长期研究与展望的角度来说,当6月7日的新现象出现后,我们应该在此基础上,对金融政策以及相关影响给出新的推导。
《金融“去杠杆”能够推动“资金成本降低”的几个关键因素》影响金融“去杠杆”进入新阶段的因素有多方面。根本因素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进程,这决定着金融“去杠杆”工作是否会出现质变层面的反复或倒退。另外的一个基础性因素就是对货币总阀门的管控,其中,监管层如何引导金融机构和市场平衡渡过6月份的两个“关口”,是短期要关注的重点。此外,6月中旬美联储的动作以及二季度经济运行情况都是我们要关注的间接因素。
《你很可能不是“玩得起”国企改革概念的“合格投资人”》公开信息显示,从3月下旬到6月中旬近三个月的时间里,肖亚庆已经进行了七次对央企和地方国资的调研。当前国企改革主题催化剂较多。问题是国企改革还能炒起来吗?在我们看来,国企改革并不是没有机会,但普通投资者不是玩转国企改革的合格投资人。
《监管处于困局、实体改革推进无新消息、优秀企业有麻烦》对含有人身攻击的无礼行为,监管层和媒体没有果断而鲜明的回应;国资委主任数月密集调研,但既没有央企改革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消息,也没有推出新试点或新改革规划的消息;权威统计数据和业内消息都让人对A股资金面担忧;优秀企业正面临盈利增速放缓的局面。这四点让我们对A股短中期行情难以乐观。我认为,有关方面要提升施政能力,弥补在强监管过程中现已暴露出来的不足(近期的研报中有详细说明)。同时,在资金引导方面,要么不去引导,让市场的归市场;要么,提前出手,不要等到“漂亮50”变成“要命50”而受人以柄,并且影响大局。作为投资人,请在概念而前保持清醒,看清某些行情的本质,不要将自己的钱变成了别人的烟花。
《监管层倾心求稳 “价值投资”会意外“掉链子”吗?》监管层近期的行动说明,面对6月底这个重要时间段,其正在继续不断地通过对具体调控措施进行微调,努力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这对到6月底之前的A股行情来说,无疑是好事。同时,这也说明,近几个月来促使白马股加速上涨的政策因素,至少在6月底前,不会发生变化。“逼出来”的“价值投资”,在这个时间段里,依然有政策基础。但我们提醒投资人,由于当前A股中正在兴头上的“价值投资”,是特定政策环境下的特殊现象,一些股票的累积涨幅已较大,所以,应考虑当政策护身符不足以支撑当前股价时出现的“掉链子”情况。
《宁犯市场错误、不犯政策错误:“抱团”上证50与白马股的“政治正确、经济理性”》在监管层对金融市场“整体风险”仍然未能充分“摸底”之前,“强监管”政策的“不确定性”是难以评估的,那些当前“无法评估未来政策不确定性风险”的品种(诸如中小创等),即使当前股价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下跌”,存在着“技术性反弹”的空间,但相较于“政策安全性强”的上证50权重股、消费白马股而言,尽管后者存在“股价上涨多时、可能超买”等“市场风险”,但这种“市场风险”是相对可以“评估”的,而时下的“政策风险”确实“难以评估”的,因此,对大资金而言,面对难以确定的“强监管等政策风险”,“宁犯经济错误、不犯政策错误”,是其不得不在上证50与白马股上“抱团取暖”的“政治正确、经济理性”的必然选择!“政策安全性”才是投资的“首选”!
《“政策风险不确定”使“宁吃白马股的草,不吃中小创的苗”成A股投资的必然选择!》上证50又刷新了本轮反弹以来的新高,同样高歌猛进的还有以五粮液为代表的白马股。但上证50和白马股的股价新高不断的同时风险也越来越大。但考虑到,政策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失衡不断加大,即政策风险远大于市场风险的积累,因此上证50及白马股和创业板的背离格局恐怕还会持续下去。
《“金融求进”困难重重:需顶层设计带来“新金融监管思维”》种种迹象表明,金融改革的推进处于关键时期,不论是金融领域的“顽疾”,还是强监管带来的“新问题”,都需要高效的协调监管,现行一行三会体制下,协调监管、协调创新的难度不小、效率不高,金融改革“求进”困难重重。需要有一个在“一行三会”之上的力量,主导新金融监管体制的顶层设计。这一设计工作,可以以推进互联网金融整顿、资管新政制订为积累经验的“探路石”,如此,才有利于强监管和金融健康发展的高效有机统一。惟其如此,A股才有望走出“一线生机”!
《“新金融监管思维”才能给A股带来真正的资金底和政策底!》从金融“去杠杆”进入新阶段的假设出发,金融监管及A股市场将有两件大事可能出现:一是新金融思维,二是A股出现市场底。(这个底可能有两种情况。)前者给A股带去资金底和政策底。
《流动性是反弹延续的生命线,但当前放水并不能改变总体偏紧预期!》很多舆论观点都在议论这是否可以界定为“探底回升”?但我们认为,仍不宜过于乐观,鉴于市场在震荡整理过程中仍缺乏大的增量资金介入,而受银行季末资金考核、强监管、美联储加息倒逼等多重叠加因素制约,央行近期在股市外围释放的流动性,是否能解决整体市场的流动性紧张预期依然存在很大疑问。舆论对于近期维稳手段的信任度也非常低,预计短线反弹高度较为有限。“近期行情就是一次蝴蝶效应,在不能明确当前流动性的短暂放水回归,代表了中期资金面情况好转之前,姑且暂时当做是对端午节以来,无视减持新规和IPO减速利好而下跌的一次纠错行情。”
《市场会出现“一与九”或“二与八”良性轮动吗?》如果将7日的上涨,假设为市场从此前的“一九”、“二八”行情,变为“一与九”或“二与八”的良性轮动,并进一步假设市场会有一轮行情。那么,市场接下来有实现这种假设的基础吗? 我们认为,关键需要思考的是,“八”这一部分是否具备做出一轮行情的条件。 然而,近期“兜底式增持”现象,或许是大股东做市值管理却力不从心,增量资金不足的表现。监管层的新动作和表态,特别是有关“90%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已无需证监会审批”的表态,说明“412”以来的监管环境不会有本质变化。资金面方面,公开市场操作的实时数据以及央行人士前两天的表态说明,“放水”是不可能的。 因此,“八”这一部做出一轮行情的可能性并不大,“一与九”或“二与八”实现良性轮动的可能性不大,市场在短期内走出弱反弹的可能性比较大。如果部分风险偏好高的投资人想参与这一次弱反弹,可以选择同时满足如下条件的标的。 1、“412”以来价格下跌幅度大; 2、近期所处行业或公司自身有新“故事”; 3、参照此前监管层的窗口管理偏好,不会因上涨而引起监管层的电话或问询函。
|
-
-
首席证券周刊.pdf
10.58 MB, 下载次数: 489
首席证券周刊 2017-06-20看股票行情上股民大家庭论坛
上一篇:开利投资宝典 2017-06-20下一篇:龙虎榜实盘模拟投资组合20170620:市场短线活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