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民大家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1252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明日最具爆发力六大牛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08-22 18:14: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光威复材:T700通过航天发动机认证,军用碳纤维产品再添业绩增量
  事件
  7月8日,公司发布消息称,由公司研制的T700级碳纤维产品通过航天火箭发动机应用验证,打破国外高性能碳纤维长期垄断。  
  T700通过航天发动机认证,实现干喷湿纺国产替代
  8日公司发布消息称,由公司研制生产的T700级碳纤维产品近日在我国某型号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上验证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突破国产干喷湿纺工业碳纤维在重点武器型号等航天应用领域的技术瓶颈,打破了国外高性能碳纤维对于中国市场的长期垄断。T700级碳纤维为公司自主研发碳纤维产品,标志着公司逐步开始摆脱跟随生产走上自主研发道路。本次航天发动机壳体材料验证成功,实现了干喷湿纺碳纤维国产替代,意味着未来航天领域新一点重点型号火箭发动机的研制与批量生产将直接催生对于公司T700级碳纤维产品的庞大需求,未来T700级产品有望成为公司军品业绩新增量。  
  T800首次工程应用,或将成为未来军品主要支撑
  T800级碳纤维产品已实现从科研到工程制造的飞跃。6月13日,国防科工局发布消息称,近日我国T800级碳纤维复合材料实现了首次工程应用,填补了国内航空领域一项空白。T800复合材料首次在国内直升机型号上的应用意味着我国的T800级碳纤维已经从科研走向工程制造的飞越。公司为T800H相关项目的参与方和碳纤维材料的研制单位,目前相关项目仍处于验证阶段。  
  本次公司T800H级碳纤维产品开始在部分直升机型号上小批量应用,说明该产品性能已趋于稳定。参照美国军机碳纤维使用情况,在各类军用飞机中,军用直升机碳纤维材料使用比例最高,约达整机重量的40%左右。目前我国陆航部队仍在持续建设过程中,陆航旅扩编带来的直升机新增空间巨大;同时我国新型10吨级通用直升机定型在即,列装后或将成为三军装备数量最大的军用直升机型号。新型通用直升机放量或将带来航空装备领域军用碳纤维需求的首轮高速增长,后续歼击机、大型军机等装备的碳纤维用量也将持续上升,未来T800级碳纤维产品或将成为继T300后公司军品业绩的主要支撑。 
  军用碳纤维产业龙头,国产替代重要性日益凸显
  由于日本及欧美企业几乎垄断全球市场,且对中国实施严格的出口管理,我国碳纤维市场一度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国产军用碳纤维无法满足新型武器装备需求,严重拖后装备更新进度。公司在2002年开始碳纤维研制并快速突破T300级碳纤维关键技术,打破国外垄断。目前公司军用产品涉及航空航天、电子通讯、兵器装备等多个领域,产品研发已完成已由跟随研发到自主创新的重要转变。现有T300系列产品已实现长期稳定供货,新增产品也已具备量产条件并在新型武器装备上验证使用。随着我国武器装换代速度的不断提升,进口仿造将逐渐无法满足新一代武器装备的材料配套需求,公司作为具备自主研发生产能力的高端材料国产替代龙头,未来在武器装备建设中的重要性将日益凸显。  
  军用纤维前景广阔,使用率上升+军机放量助业绩增长
  公司为军用航空航天领域碳纤维材料主要供应商,T300型碳纤维产品已向军方稳定供货近十年,广泛应用于我国现役三代战机等20余个军用型号。17年公司军品全年实现营收5.26亿元,同比稳增11%。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使用比例是衡量军用飞机先进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世界主要战机F35、F22碳纤维材料使用比例为20%左右,先进军用直升机碳纤维使用率超过40%,无人机使用率超过90%。目前我国军用航空业碳纤维使用比例仅为3%-5%,较世界平均水平仍有极大的提升空间。我国军机碳纤维使用率已出现上升趋势,歼10后续批次机型在雷达罩、前机身、副襟翼、垂尾等次承力结构部分均批量使用了碳纤维复合材料,歼11B、歼11BS及L-15均使用了碳纤维垂直尾翼部件,未来碳纤维材料在我国航空业中的使用比例将继续上升。  
  三代战机与军用武装直升机的持续放量将为公司现有碳纤维材料业绩提供有力保障,公司新产品T800已被多款军机(包括无人机和新一代飞机)选用验证。目前T800H项目已完成主导工艺评审,并完成了数字化车间评审,具备了批量生产能力,已经进入工程化应用验证阶段,产品已开始在部分军用直升机上小批量使用。未来随着新机型的批量列装,新型碳纤维产品也将为公司业绩带来巨大增量。  
  目前我国军机正处于更新换代的关键阶段,在未来10-20年我国主战飞机将经历以三代战机为主逐步向四代机过渡的演变过程,现有三代机的保有量在短时间内不会出现大幅减少。预计未来20年,我国三代机需求量约为1000架;四代战机需求约为500架;大型运输机及特种作战飞机需求量约为400架;军用直升机需求量约为2000架。假设三代及三代半战机碳纤维平均比例为10%;四代机使用比例约为20%;大型军机使用比例约为15%;直升机使用比例约为40%;教练机使用比例约为10%,未来10年,我国新增军机碳纤维总用量约为3460吨,若以4000元/kg的单价估算,我国军用碳纤维市场空间约为138.40亿元。  
  风电碳梁产品迅速放量,性能升级保障持续增长
  目前风电叶片大型化趋势愈发明显,传统材料叶片已无法达到大型风力发电机的性能需求,长度大于42米的风电叶片必须采用碳纤维或碳玻混杂纤维以保证叶片强度,碳纤维叶片已经成为大型风电未来发展方向。风电碳梁业务为公司与全球风电巨头维斯塔斯风力技术公司合作项目,目前已成为维斯塔斯风电碳梁第一供应商。公司24K大丝束项目已实现小批量生产,产品性能与国外同级别产品水平相当,并通过验证成为风电碳梁项目的合格供应商。2017年,公司为维斯塔斯开发生产的风电碳梁数量迅速上升,全年实现销售总额2.6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97.86%。风电行业前景广阔、碳纤维叶片为大型风电发展主要方向,维斯塔斯在碳梁产品方面需求巨大,加之公司风电碳梁产品性能不断升级,未来公司风电产品有望继续推动公司民品业务快速增长。  
  募投项目进展顺利,扩大产能确保产业地位
  2017年公司募投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军民融合高性能碳纤维高效制备技术产业化项目已开始进行厂房改造、生产线设备布置、生产线相关设备等方面的设计工作,部分外购设备进入技术交流和调研评估阶段;高强高模型碳纤维产业化项目完成了碳化生产线安装、调试工作和试生产,原丝线和配套设施已在建设中;先进复合材料研发中心项目也已经完成了项目总体方案设计与施工图审查。募投项目新型号T700S/T800S通过试验线试生产,验证了低成本碳纤维工艺技术能力,产品各项性能指标与国际同级产品水平相当,生产效率明显提高。  
  公司新建20吨级高强高模产品线与两条千吨级生产线将于2019年实现30%产能,2020年全部达产。募投项目三条新增生产线将为军民产品未来发展放量提供稳定产能支持,保障公司继续维持产业内龙头地位。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业绩高增长可期,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未来将形成以高端装备设计制造技术为支撑的从原丝开始的碳纤维、织物、树脂、高性能预浸材料一直到复合材料零件、部件和成品的完整产业链,并在现有的产销规模基础上,三年内实现产能和销售的较大增长,进一步巩固公司在国内碳纤维行业的领先地位,为未来五到十年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在军品业务维持高速增长,民用产品大力切入新兴市场的带动下,未来公司业绩快速增长高度可期。我们保守预计公司2018年至2020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30、4.66、6.68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39.06%、41.31%、43.42%,相应18年至20年EPS分别为0.90、1.27、1.82元,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51、36、25倍。 
  由于公司在2018年初已获得金额总计7.42亿元的军方合同,为公司全年业绩提供了有力支撑,且公司T700、级产品持续取得实质进展、T800级产品已开始小批量使用,未来公司军品业绩高增长可期;民品业务受益风电发展,碳梁等风电产品有望继续推动业绩稳定增长,我们强烈看好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维持买入评级。


  招商蛇口:全面提速 积极成长
  招商蛇口发布18年中报,实现营收209.9亿元,同比增长6.6%,实现归母净利71.17亿元,同比增长97.5%,EPS0.88元。  
  结算毛利大幅提升+存量变现,业绩超预期高速增长:中报业绩大幅增长,高速增长主要有两方面因素:1.毛利率大幅提升,结算资源量价齐升;2.投资收益项大幅增长。整体而言,公司自上而下都有强烈的成长诉求,将推动公司延续高成长。  
  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下半年充沛货值有望超额完成目标:2018年上半年公司实现销售额750.96亿,同比增长39.96%,销售面积358.36万平方米,同比增加24.26%,完成全年销售目标50%,下半年货值更为充沛,1500亿目标具备超额完成的空间。  
  扩储态度依旧积极,多元化拿地驾轻就熟:今年以来公司依然保持快速扩张的步伐,同时公司在多元化拿地层面多有斩获,二季度完成对招商漳州项目的收购,一举扩储760万方,再次通过集团内外资源整合扩充海西战略布局,实现“前港-中区-后城”的蛇口模式再度复制。下半年前海项目的推进进展有望提速。 
  新业态多点开花,产城联动逐步展开:大公寓方面,上半年新增13个长租公寓项目,合计布局长租公寓近2万间,管理规模总计约90万方。产城联动方面,公司重点跟进10余个产业新城项目,快速拓展三大经济圈的布局,这也构筑了公司一大差异化优势。  
  多渠道融资,成本维持低位:公司基于成长诉求提升负债水平的同时,融资成本却依旧控制在低位。上半年综合融资成本为4.87%,仅比去年高0.07个百分点,再度彰显大平台国企在融资端的优势。融资方式上也有诸多创新。公司在长租公寓的布局以及对多元融资的积极探索进一步扩大了公司在融资层面的优势。 
  投资评级与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18-19年EPS分别为2.15、2.77元,维持“买入”评级。

       恩华药业:二线品种发力助业绩加速增长
  麻精二线品种高速增长助推业绩
  2018H1,公司营收18.66亿(+11%),其中工业收入11.43亿(+25%)。归母净利润2.62亿(+25%),扣非后2.61亿(+25%),经营活动净现金流1.74亿(+10%),EPS 0.26元,ROE 10.20%(+0.64%)。分产品线来看,麻醉类收入5.79亿元(+29%),营业成本增长6.53%,毛利率89.23%(+2.28%);精神类收入4.11亿元(+27%),营业成本增加30%,毛利率80.26%(-0.36%);神经类收入0.56亿元(+33%),营业成本增加21%,毛利率75.26%(+2.53%);原料药0.45亿元(-14%),毛利率58.14%(-18.89%)。研发支出0.54亿元(+52%)。麻醉类高增长的主要动力:一线咪达唑仑和依托咪酯稳健增长、二线右美托咪定、瑞芬太尼和丙泊酚高速增长;精神类高增长主要动力:老品种利培酮和齐拉西酮稳健增长,新品种度洛西汀和阿立哌唑高速增长。未来三年二线品种中性预期带动公司复合25%左右增长。 
  研发投入快速增长,一致性评价和新药进展顺利
  公司在研项目70余项,仿制药与一致性评价中地佐辛、舒芬太尼、盐酸羟考酮、氯硝西泮片、普瑞巴林、西酞普兰、利培酮片、氯氮平片与阿立哌唑片等陆续报产报审。1类新药,DP-VPA及片临床进展顺利,二类新药普瑞巴林缓释制剂获临床批件。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麻醉、精神领域管制较为严格,其他企业想仅仅通过一致性评价就切入此领域较难。公司良好的产品梯队和完善的自营渠道,在研产品线丰富,确保公司长期发展的动力,麻醉精神领域龙头,估值溢价水平高。预计2018-2020年净利润为4.95/6.14/7.65亿元,对应EPS为0.49/0.60/0.75元,增长率为25.5%/24.0%/24.7%,PE为33.4/27.0/21.6倍,给予2019年35倍的估值中枢,目标价为21.0元,维持“买入”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降价带来的业绩增速不达预期

  信立泰:制剂增速上升通道,受益于集采试点
  公司中报营业收入22.7亿(+11.4%),归母净利润7.9亿(+8.1%),扣非净利润7.6亿(+7.3%)。  
  增长符合预期,收入增速较1季度下降4个百分点,较去年提升3个pp;净利润增速较1季度下降1.5个pp,较去年提升5.5个百分点,进一步确认了五年来增速提高拐点。低毛利的原料药业务增速下降加快,达到-14%;制剂业务增速16.6%,上升势头良好。 
  制剂业务增速持续回升,达到15年来高点
  主要是由于氯吡格雷重回广东市场,逐渐重新占领医院端;在国内人口老龄化加剧、PCI手术量相较欧美国家远未饱和的背景下,未来几年国内PCI手术量预计仍将维持15-20%的增速,氯吡格雷药物市场天花板还未到。  
  新产品持续放量,替格瑞洛上市形成协同互补
  另外阿利沙坦酯进入医保后进入放量期,今年预计销售收入过亿,持续爆发式增长;比伐卢定经过多年培育也进入高速增长期。替格瑞洛已获得药品注册批件,又一首仿产品上市,与氯吡格雷形成互补协同效应。  
  一致性评价药品重磅利好政策将至
  75mg和25mg氯吡格雷通过一致性评价,各地招标给予“直接挂网采购”或“与原研药同等对待”。医保局组织召开药品集采试点会,以上海为标杆,拟五省四市70%市场带量招标采购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明确替代原研为目标,以产品最低报价作为医保的支付价,对拥有重磅高质量仿制药品种的企业显著利好。 
  盈利预测和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18~2020年EPS分别为1.51元、1.79元、2.15元,对应PE分别为19.6倍、16.5倍、13.8倍。给予目标价50.1元,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二线产品放量不及预期,新产品研发不及预期

  杭州园林:业绩符合预期,设计走向EPC成长空间大
  事件: 
  公司8月17日晚发布2018半年度报告:报告期间,公司实现营收3.42亿元,同比增长429.99%,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50.12万元,同比增长90.70%,实现扣非净利润2450.73万元,同比增长91.50%。对此,我们点评如下:  
  投资要点:  
  扣非后业绩大增91.50%,EPC业务拓展顺利
  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3.42亿元,同比增长429.99%,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50.12万元,同比增长90.70%,实现扣非净利润2450.73万元,同比增长91.50%,符合市场预期。公司业绩大增的主要原因是EPC拓展顺利带来较大业绩弹性。分业务来看,新增EPC实现营收2.68亿元,占营收的78.36%;设计业务实现营收0.74亿元(同比增长14.88%),占比21.64%(其中地产景观/生态湿地/市政园林/休闲度假分别实现营收0.07/0.19/0.29/0.17亿元)。虽然EPC营收占比较大,但由于其毛利率较低(只有7.78%),毛利占比只有32.13%。同时受EPC低毛利率影响,公司整体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57.51%下降到18.98%。期间费用方面:销售费用99.63亿元,同比减少4.49%;管理费用2112.06万元,同比增加40.66%,主要是因为业务规模扩张,人力成本等管理费用增加;财务费用为-8.57万元,主要是因为用募集资金偿还银行贷款,公司无大额的银行贷款。上半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2786.5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431.23%,主要是受拓展EPC项目影响。 
  从设计走向EPC具备优势,打开新的成长空间
  公司拥有风景园林和建设设计双甲级资质,凭借西湖综合保护工程、西溪国家湿地公园、“G20杭州峰会”、“厦门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核心景观设计等作品塑造了良好的品牌形象,是风景园林景观设计行业龙头企业。公司在巩固设计业务的同时,充分发挥设计业务把握着项目的全局的入口优势,积极向下游EPC、工程等业务拓展,优势明显。公司在2017年已成功承接了博鳌大农业国家公园一期工程项目工程总承包(EPC)、博鳌通道景观提升工程总承包(EPC)和博鳌滨海大道绿化提升工程项目总承包(EPC)等设计、施工一体化业务,EPC业务拓展顺利。设计业务一般只占工程项目总承包规模的3-5%左右,拓展EPC业务能够大幅提升营收水平,打开新的成长空间。公司6月13日在互动平台回复投资者提问时称:截至目前,公司在手合同总额7亿元左右,其中设计业务约5亿元,EPC工程业务约2亿元。同时公司2017年11月银行签署了100亿元授信额度,充足的在手订单和资金为公司未来业绩高增长提供了保障。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维持公司“增持”评级。我们看好公司的品牌优势及拓展EPC业务带来的成长空间,我们上调公司业绩,预计公司2018-2020 EPS分别为0.56、0.70、0.83元,对应当前股价PE为48、38、32倍,结合目前行业和市场情况,我们维持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项目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应收账款大幅增加的风险、向工程领域拓展的不确定性风险、利率上行风险、宏观经济下行风险。

  长川科技:业绩符合预期,测试机收入大幅增长167.6%
  公司毛利率显著提升,扣非后净利润大幅增长,维持“推荐”评级:  
  公司2018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16亿,同比增长76.78%,销售毛利率为61.47%,同比增加7.1个百分点;归母净利润2501万元,同比增长47.5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184万元,同比增长94.08%。上半年公司测试机销售收入同比大幅增长167.6%,有望持续受益于国内晶圆产能建设带动的IC测试设备需求,通过进口替代提升市场份额。预计公司2018-2020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88(+0.19)/4.18(+0.23)/5.8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79(+0.02)/1.17(+0.06)/1.67亿元,复合增速约49%,维持“推荐”评级。  
  国内IC产业延续高景气度,预计2018-2019年测试设备需求超20亿美元:  
  2017年中国半导体销售额占全球比例超过40%,成为全球最大市场。根据CSIA数据,2018Q1中国IC产业销售额同比增长20.8%至1152.9亿元,其中IC制造业和IC封测业分别增长26.2%和19.6%。目前国内已规划晶圆厂项目预计带动半导体设备需求超过500亿美元,根据SEMI预测,2018年和2019年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需求分别为118亿美元和173亿美元。按测试设备占比7%-8%计算,预计2018-2019年国内测试设备需求超过20亿美元。  
  测试设备高速增长彰显实力,公司有望加速实现进口替代:  
  公司上半年测试机销售收入6382万元,同比大幅增长167.6%,彰显公司产品竞争力和强劲的增长动力。测试机毛利率为75.5%,同比基本持平。在测试机销售增长的带动下,公司整体销售毛利率达到61.47%,同比增加约7.1个百分点。公司CTA系列测试机性能参数与国际知名企业泰瑞达、爱德万等产品接近,公司主要客户长电科技、华天科技等均为国内优质半导体封装测试企业。受益下游客户需求,公司测试设备有望加速实现进口替代。  
  募投项目建设即将完成,公司产能与产品竞争力将同步提升:  
  公司长期重视研发投入,研发人员占员工总人数约40%,2018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2918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达25.26%,目前公司拥有专利92项和软件著作权40项。公司IPO时募集资金用于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和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目前建设进度分别达到69.5%和58.4%,预计在今年四季度建设完成。项目完成后公司产能将得到补充,同时将深化模拟IC、高压大功率测试等高端技术和产品的布局,提升公司竞争实力。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低于预期、进口替代不达预期、募投项目进展缓慢



上一篇:每日复盘:持续缩量将难以改变短期运行趋势2018-08-22
下一篇:涨停敢死队火线抢入6只强势股
2
发表于 2018-08-23 08:06:4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今日股市|网站地图|股民学校|手机版|小黑屋|股民大家庭 |网站地图24小时在线客服

GMT+8, 2025-5-5 20:18 , Processed in 8.551837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股民大家庭

© 2007-2019 www.gupiao168.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